遗尿,又称尿床。是指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,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。多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,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,但不包括有器质性病变的遗尿症患者。中医认为,遗尿多由小儿肾气不足、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、脾肺气虚不摄,或有不良习惯所致。中成药选用应按以下二型辨治。
儿遗尿的中医辨证:
1、肾气不固:中医认为,肾气不固的患儿应该采取温补肾阳,固涩小便的原则治疗。常用治疗方剂名为菟丝子散加减。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了菟丝子、肉苁蓉、附子、五味子、牡蛎、鸡内金。同时可合用缩泉丸提高治疗效果。如果患儿伴随着神疲乏力,纳差便溏等症状,可以同时加入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山楂。智力发育较差的患儿可在其中加人参、菖蒲、远志等三种药物。
2、脾肺气虚:辨证属于这种类型的患儿主要治疗原则是益气健脾,培元固涩,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。其中的有效成分是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当归、陈皮、益智仁、山药、乌药。如果患儿有自汗症状,可在其中加入煅牡蛎、五味子。表现为食欲不振、便溏的患儿 ,可在其中加入砂仁、焦神曲。同时伴随着痰盛身肥症状的患儿,可加药物有苍术、山楂、半夏,表现为困寐不醒的患儿,可在其中加入石菖蒲、麻黄等药物治疗。
3、肝经湿热:此类小儿遗尿的治疗原则是泻肝清热利湿。治疗时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其中的组方药物有龙胆草、黄芩、栀子、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、当归、生地、柴胡、甘草。辩证加减方法:夜寐不宁的患儿可在其中加黄连、竹叶、连翘。如果患儿表现为尿味臊臭重,舌苔黄腻,可同时加入黄柏、滑石等两种药物。如果表现为痰湿内蕴,困寐不醒的患儿,可加入的药物有菖蒲、胆星、半夏、远志。如果患儿虽有郁热但已经引起了肾阴损伤,可同时加用知柏地黄丸治疗。
以上就是本篇“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”的全部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,请持续关注本站。